地坛医院ICU一位年轻医生与新冠病毒较量的一千天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1-17 15:05:49

来源:中国青年网

北京青年榜样郭贺冰。受访者供图

这是患者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才会迈入的地方,也是主治医师郭贺冰再熟悉不过的战场。

过去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一直是北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更是挑起了救治最重病人的担子。作为ICU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战“疫”的1000多天,郭贺冰始终站在与新冠病毒较量的第一线。


【资料图】

最近,郭贺冰获得了2022“北京青年榜样”的称号,这位优秀的年轻医生说,他只不过是学着前辈们的样子白衣执甲,无怨无悔。他的师傅们,也是ICU里高年资的大夫中,有相当一部分曾在20年前与SARS较量。相比他们,郭贺冰说自己的经历,“微不足道”。

2018年,重症医学科硕士毕业生郭贺冰成为地坛医院的年轻医生“小郭”。一年多后,“小郭”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大考,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

除了见过SARS外,科室里30%左右的高年资医护人员还参与过甲流、黄热病、鼠疫等传染病救治和防控。等到应对新冠病毒危重患者救治时,科室团队已经感染具备成熟的插管、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能力。

相比重症的救治技能, 郭贺冰说,自己在ICU学会的最重要的本领是,“盯住病人”。

“病人病情好转是大夫盯出来的,病人救治也是盯出来的。”郭贺冰说,这句地坛医院ICU的“信条”来自科室主任刘景院。

自1996年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起,刘景院就一直“扎”在一线病房,一代代医护人员传承着“盯在病床前”的精神,尽可能多地把患者从“鬼门关”捞出来。

“为什么叫临床大夫,只有在病人床边的大夫才叫临床大夫。”到了郭贺冰这一代,也在用同样的原则救治危重症患者。他记得,自入职地坛医院后就开始练习穿戴防护装备,医院内有专门的老师盯着新人,细到帽子的穿戴、口罩先拉哪根绳,都有严格的考核要求。

但与普通的传染病救治相比,传染病危重病人的救治给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95口罩、防护服、防水隔离衣、双层手套、护目镜、鞋套……医生在穿戴三级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精细化操作,同时承担被暴露的风险,难度大大增加。

例如,为了改善患者体内气体交换和血氧饱和,七八个医护人员每隔两小时左右需要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进行俯卧位通气。郭贺冰形容,这是脑力活儿,更是体力活儿。

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郭贺冰曾看到自己的带教老师李传胜穿戴三级防护进入手术室。“当时很冷,李老师在里边操作了很长时间,出来后腰往上全是湿的。”郭贺冰说道。

年轻人也冲在了战“疫”的最前头。疫情初期,地坛医院就成立了由149人组成的感染中心青年突击队、ICU青年突击队、肝病中心青年突击队、中西医结合中心青年突击队和医技青年突击队5支青年突击队,郭贺冰担任ICU青年突击队队长。

当时,他粗略统计过,除了有SARS防治经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剩下的青年几乎都加入了青年突击队。

郭贺冰始终觉得,在ICU病房里治好一个病人,一定不是一个人在努力。3年多的搭班,科室团队已经形成了高度默契。手术台上,大家熟知大夫惯用的喉镜类型,手术台下,医护们总能捕捉到彼此的情绪变化。

“在ICU病房里,24小时的关爱,治愈的希望时刻存在。”在郭贺冰看来,医生与患者共同构成了战胜病魔的力量,也是他始终坚持在一线的信心之源。

疫情初期,一位高校教授确诊新冠肺炎后住进了ICU病房,他希望病房里的窗帘能一直拉开,能够透过光看到玻璃外面。科室主任刘景院得知后索性将窗帘扎起来,还在窗边留了纸条:“窗帘不要拉下来,孙教授要看风景。”郭贺冰见证了整个过程,这些细节被媒体报道,也留在郭贺冰内心。

在不少人的眼中,ICU可能伴随着冰冷、压抑,甚至绝望。但在郭贺冰眼里,传递温暖也是医护的职责。

通常,危重症患者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盯在床旁的医护人员。长期在ICU工作的医护都知道,从危重状态中苏醒过来的患者都会格外紧张,需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给予安抚。郭贺冰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开口安抚患者时,他一定先握住病人的手。一向说话飞快地他,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降低语调,轻而慢地告诉患者,病情已经好转,如果再好一点就可以回家,家人就在外面等候……

郭贺冰不止一次被问到过,见惯了生离死别,是不是心硬了、习以为常了?“说实话,真的很难受,但是可能留给我悲伤和难受的时间不多。”如果说果敢快速地作决定是重症大夫的职业素养,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关怀患者则是重症大夫对生命至上的诠释。

2023年1月8日,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一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对媒体表示,全国主要城市,正在度过或已经度过感染高峰。

这意味着,郭贺冰可以稍微松口气。至少与长时间的闭环相比,他不用每次回家,都发现不足1岁的闺女又变了个样。

不过,就像郭贺冰的座右铭那样,“啃最硬的骨头,救最重的患者”。在重症医学科的世界里,与传染病的交锋还远未结束。

标签: 医护人员 地坛医院 重症医学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