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李睿
一谈到“选调驻村”,或许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镀金”“做样子”“假把式”等代名词。其实,每一位选择驻村的选调生内心都是真诚的,他们都用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基层奉献的励志故事。今天,想借此小文和大家分享一下选调小李驻村近一个月的那些事儿。
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篇之“党员小李”学思想
(资料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驻村不久,我迎来了下初镇日照庄村七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我作为日照庄村的“党员小李”前往参会,这是我入职后首次参与村里的党员大会。“小李哇,咱今天活动主题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今天就借这主题赠给你,希望你能不忘来村里的初心使命,成就自己的一番作为!”这是日照庄村徐书记活动前对我的嘱托,亦是激励,我感觉“沉甸甸”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永不叛党。”支部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场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2019年秋天,那是我身处“学校门”刚入党的季节,我满腔热血面向党旗举右手宣誓的场景记忆犹新。“心有所信,方能远行”,2023年踏进“机关门”,作为日照庄村的“党员小李”,在漫漫基层路上,是那一句句“小李哇,忙完来大姨家里吃饭”“小李哇,来上班啦,下班来大姨家坐坐”...给我带来慰勉,前路漫漫亦灿灿。
千帆竞发,思想领航,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
大叔大姨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一次次满意的微笑,都是我不断加强思想淬炼、牢记初心使命的鞭策之“钙”。“党员小李”的思想学习一直在路上!
群众满意度走访篇之“村民小李”学方言
“大姨,你对咱村的居住环境哪里不满意呀?”“啊,大姨,您能再说一遍吗?”我苦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与日照庄村网格员刘姨一起进行满意度入户走访时的情景。由于村民说方言,而我说“普通话”,导致沟通不畅,满意度走访效果特别差。自此,深陷方言“关隘”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说一口流利的地方“放言”(乳山方言中,“方”发音为“放”)。我开始与我的“方言导师”——办公室的大叔大姨们沟通交流,从“笑着猜”到“主动问、勤记录”再到“天天聊”,我的“方言成果”有了阶段性的进步。
第三期、第四期群众满意度走访时,我与村民谈论村里的环境、治安、帮扶等满意度情况,同时提醒村民最近有强降雨雷电天气,需注意安全。旁边的刘姨笑着对我说“小李哇,这乳山话说得越来越嘚哇”(乳山方言中,语气词“阿”发音为“哇”;“对”发音为“嘚”)。“嘿嘿,大叔大姨教的好哇!”
一方水土育一方语言,方言的交流与碰撞本就是他们对乡音的记忆、对乡土的热忱。大叔大姨们的一次次点头、一次次招呼,都是激励我方言学习的重要“引擎”。走访群众的“村民小李”的方言学习一直在路上!
收集村情信息篇之“信息员小李”学调研
“大姨,咱村里环境整的不错,怎么做到的哇?”“信息员小李”身穿红马甲,开启一天的走访调研。刘姨告诉我说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划分责任区,分包到人;“大叔,咱村党支部党员分类怎么管理的哇?”大叔说日照庄村有专门的党员分类量化积分管理细则,每季度党员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礼品。还记得我刚驻村调研时碰巧赶上了积分兑换活动,有的党员提溜好几袋洗衣液和卫生纸回家,脸上笑容满面,别提多高兴了。还有针对村里85岁以上老人免费用餐的“爱心食堂”情况、防治美国白蛾树木打药情况、养殖场排污情况等等...不通过“小脚板”了解,哪能掌握各类信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初来乍到,走村入户是了解村情、获取信息的最好方式。就像读研时期对实验数据及时处理一样,我将收集的信息记录在“选调生工作日志本”中,在关键时刻,这些“小信息”能发挥“大作用”:统计特殊党员时,已有的党员信息能使我快速找准“关键”;雷电大雨防汛时,已有的村情环境能使我迅速锁定“弱处”...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员小李”身处基层,甘做“小学生”、携带“日志本”,走街串巷,收集“情报”。乡亲们的“埋怨吐槽”“急难愁盼”逐渐被“理解感激”“安居乐业”所替代,这就是我不断调研的“动力”。基层调研的“信息员小李”的村情了解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下初镇2023年选调生,日照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张晨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