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的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引发社会关注,"家-全球观点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5-31 07:13:19

来源:互联网


(相关资料图)

中央电视台2014年春节期间搞了一次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公众普遍感觉很有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家风问题有两个要点:一是风要正,要有档次;二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栽塌坦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我们分析成功人士的经验之道——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到基本来源、基本点。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弯铅计身家。”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比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团闹桐借鉴“好东西”。说到“家风”问题,有一点值得强调:道德与法律这样两条杠杠到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守。家庭关系中通常涉及的是道德问题,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当然家庭关系中也有法律问题,比如个人隐私,财产继承等等,这样的问题完全依靠道德自律往往就解决不周全,而且弄不好还会“显失公平”,于是就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财产的婚前公证,家人(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借贷必须有书面的字据,等等。这看起来有失人情之常,实质才是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发展,许多新东西出来了,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近年又出来“拆二代”。从家庭关系这个视角看问题,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当程度上都不是年轻人自己人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对祖宗、父母的“天然继承”。正因为“财富和幸福来得太过容易”,这些年轻人最容易堕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最容易失去道德荣誉感和奋斗精神,如果加上有的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年轻人们就很可能成为类似旧时代的“纨绔子弟”和“恶少”类人物。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之一。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他(她)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一个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无情无义,耍奸使坏,损人利己,既不把道德要求放在眼里,也不把法律规矩放在眼里,比如在家庭财产问题上,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尊重人,甚至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信奉“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视“吃父母”、“啃老”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当涉及赡养父母、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成员,则就是另外一付恶劣的态度——“拔一毛而不为”。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为家庭的孽子,社会的败类。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可是我们痛心地看到:近些年来一个又一个被揭露出来的贪污腐败分子、“裸官”之类,以及那些尚未被揭露出来的有这样那样经济犯罪问题的干部人等——他们往往都是各自家庭的主要成员,那么他们的这些危险表现,只能说明这样家庭的“家风”教育一定成问题!这些人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违反党纪国法而身败名裂,而且必然祸及他们的家庭成员,请问:当他们罪责加身,锒铛入狱,何以面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妻儿老小?如何侈谈对自己的下一辈去进行“家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风、家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